隨着大灣區急促發展,愈來愈多港人選擇在內地工作、升學及退休。根據政府統計處於2019年推算,全港共有超過 53 萬名香港居民在廣東居留半年或以上,他們當中有在內地工作,而60歲以上退休長者亦有 16% 、即大約 8.5 萬人。
港人遇有身體不適,未必一定要回香港就醫,其實亦能夠使用大灣區的醫療服務。隨着內地政策便利港人在大灣區就醫,以及港澳藥械通及醫療券在內地推行,港人在內地也能夠看病及使用香港藥物。究竟港人在大灣區就醫要注意些甚麼?下列 6 大重點不得不知!
大灣區就醫|內地醫院分 3 級 10 等 三甲醫院級別最高
內地醫院有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由社會而非政府出資興辦的衛生醫療機構)和外資醫院(由外商投資成立的衛生醫療機構)三大類。按照《醫院分級管理標準》,醫院經過評審,確定為三級,一級為社區(街道)醫院、二級為縣級(區級)醫院、三級為市級醫院。每級再細分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級醫院增設特等級別,因此醫院共分三級十等。
不過, 內地現時還沒有評定為「三級特等醫院」出現,三甲醫院算是最高級別。經常把香港醫療服務作內地試點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就是廣東省最新成立的三甲醫院了。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廣東省最年輕的三甲醫院,亦是推行香港醫療服務的試點,是香港人在大灣區就醫的重點醫院。(圖片來源:《灣區新天地》截圖)
大灣區就醫|看病前要預約掛號 3大類身份證登記
在大灣區就醫,基本的步驟有:掛號分診、排隊候診、醫生問診、有需要的話做檢查檢驗,然後醫生處方,最後就是根據處方繳費及取藥。
掛號是內地常見的程序,又分預約掛號及現場掛號兩大類。在大灣區就醫一般都要預約掛號的,既省時又方便。
內地港人若在大灣區就醫,必須提供港澳台居民居住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 (即「回鄉證」),或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並以電話號碼作登記。須注意的是,大灣區醫院通常接受「港澳台居民居住證」,並非所有醫院都接受「回鄉證」或「香港身份證」的,預約前要先問清楚。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設立「香港醫管局在粵患者候診區」,專門服務特別在疫情下未能回港覆診的香港人能在大灣區就醫,由香港醫生看診。(圖片來源:《灣區新天地》截圖)
大灣區就醫|4大預約掛號方式 方便不用排隊
預約掛號有四大方式:電話預約、網上預約、微信公眾號預約、手機程式預約。不同醫院、不同科門診預約的方法會有所不同。
第一種電話預約。有五大平台,包括有中國電信(8620)114;醫護網:400-6677-400;就醫160:400-1191-160;廣州市統預約掛號系統:(8620)12320;廈門市統一預約掛號系統(86592)96166。電話平台外,各醫院有預約熱線,香港居民可以致電到心儀的醫院進行預約。
第二種網上預約。香港居民可以上網到各地醫院進行預約,預約要輸入身份證號碼及手機號碼進行登記。網上預約平台有:39就醫助手、健康之路(醫護網)、健康160、廣州市統一預約掛號系統 (香港居民只能預約華僑醫院及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服務)、位於福建省的港人則可以用廈門統一預約掛號系統。
第三種是微信預約。香港居民可使用手機微信公眾號進行登記使用在線預約掛號。香港居民可以直接進入各醫院的公眾號,也可以到統一微信醫療服務的公眾號,有「中國電信114掛號」、「健康之路」、「健康160」。至於大灣區以外的福建省,則可以使用廈門市微信預約「美麗廈門智慧健康」(微信公眾號:xmzoe_amu)進行預約。
最後一種是手機程式預約。在手機應用商店中查找「翼健康」、「健康之路」、「健康160」。下載相應程式後,點擊預約掛號的按鈕,輸入醫院資料進行預約。
▼大灣區城市設立了網上掛號統一系統,方便居民在網上進行預約掛號,這些系統亦方便了港人在大灣區就醫。圖為深圳統一掛號網頁。(圖片來源:深圳統一掛號網截圖)
按城市來分類,廣州有六大統一預約系統、深圳有預約掛號系統、珠海有衛生健康局微信公眾號,提供全市共8家醫院的預約掛號服務,江門則有四大醫院預約服務。
預約成功後,香港居民需於預約當天半小時前到該醫院門診確認掛號,要留意各醫院的門診掛號時間,若資料不符有機會無法取號。
大灣區就醫|港人參與內地社保 學生主婦長者均能申請
自2020年1月1日開始,按《香港澳門台灣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下,在內地工作或就讀大學的港人都可以參加社會保險計劃,前者參加5項基本社會保險,後者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在內地港人只要有了醫療保險,就可以在內地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的醫療服務。
▼在深圳一些服務香港人在大灣區就醫的醫院內,有為港人開設的專窗,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更是內地第一家醫院可以使用醫療券支付特項費用,讓港人在大灣內也能享用到香港醫療福利及醫療技術。(圖片來源:《灣區新天地》截圖)
大灣區就醫|5 醫院推港澳藥械通 僅 1 醫院可用醫療券
對於香港人來說,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是港人在大灣區就醫的重點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是深圳一所公立醫院,以香港大學現代化管理模式運營,所有與香港有關的醫療服務都在這裏作為試點。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現時有40名港人醫生在醫院服務。資訊短片《灣區新天地》訪問了疫情期間不能回到香港醫院覆診的林先生,有胃炎及腸瘜肉病史,經轉介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覆診,接受香港醫生治療。他坦言說:「香港醫生都是按香港醫療制度和用藥,大家都是香港人,在心理上距離比較近些。」疫情下,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還是第一所內地醫院與香港的醫院互通電子病歷。
▼現時,大灣區共有5所醫院參與港澳藥械通計劃,讓港人在大灣區就醫能夠服用香港藥物。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外,有中山陳星海醫院、珠海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廣州現代醫院,及廣州和睦家醫院。圖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藥械通專窗。 (圖片來源:《灣區新天地》截圖 )
另外,自 2015 年開始,合資格的香港長者可以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支付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指定科室提供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費用。
2021 年港澳藥械通推出,到今天已有第三批藥械名單,總共有達 30 種藥物及醫治器械在大灣區5所醫院內使用。當中,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能使用共 14 種藥品、 9 項醫療器械,佔使用港澳藥械達7成以上。
大灣區就醫|二級醫院已設有24小時急診服務 求助電話120
如港人在內地,半夜不舒服或遇上緊急情況需要看醫生,內地二級醫院以上有開設24小時急診服務,急救求助電話為120。
去年,深圳市政府頒發「正高級職稱證書」予香港37位註冊醫生,是內地首次為香港醫護人員評定高級職稱,開啟大灣區醫療人才互認的第一步。香港人在大灣區就醫,享用港式醫療服務的機會將會愈來愈多。
▼瑪麗醫院顧問醫生兼港大深圳醫院助理院長樊敬文認為,香港醫生獲得「正高級醫生」職銜後,所有事變得理順,包括行醫資格、科研和申請都變得比較容易和簡單,亦有助香港醫生融入大灣區醫療行業。有了香港醫生,香港人在大灣區就醫也變下心理負擔,有助融入大灣區居住與生活。(圖片來源:團結香港基金灣區新天地截圖)